school

UM E-Theses Collection (澳門大學電子學位論文庫)

Title

九零年代廣東省各地級市之間發展不平衡之成因分析

Chinese Abstract

已初步達到小康水準的廣東省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要向全面、深入發展,不僅要使省內經濟發達的珠江三角洲地區小康水準由低端向高端發展,還要使省內經濟不發達地區盡快趕上來。 得改革開放政策之先的廣東省經濟實力逐年增強,2002年全省國內生產總値首次突破萬億元,達到 10556.47億元,人均達到 13162 元,約折合 1646美元。目前全省小康社會建設的態勢是,珠江三角洲居民生活已步入小康,粵東粵西開始進入小康,而山區尤其是貧困山區還遠遠沒有達到小康水準。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僅爲 3770 元,貧困山區農民收入更低,16 個扶貧開發重點縣的農民人均純收入僅爲 3174 元,離小康水準還有很大的距離。本文要探討廣東省內各地級市之間出現發展差異的成因。從而提出可供參考的幾項紓緩發展不平衡的建議。 廣東省規劃,今後幾年全省經濟的發展速度每年都要保持在10%以上,珠江三角洲要由小康水準的低端向高端發展,東西兩翼地區要趕上珠江三角洲的發展水準,山區則要盡快趕上全省經濟的平均發展水準。到 2005 年,廣州和深圳要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東西兩翼要達到寬裕的小康水準,山區也要全面實現小康。然後再用 10 年時間,使整個珠江三角洲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人均國內生產總値達到 7000 美元以上,爲全省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高端水準積累經濟實力。 爲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廣東省根據“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把經濟發展的重點轉向高新技術,把高新技術產業作爲全省發展的第一經濟增長點,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將保持每年 30%以上的增幅。珠江三角洲要從原來的一般加工產品基地轉型爲高新技術產業帶,帶動全省工業產品技術水準的轉型。全省要在初步實現工業化的基礎上,向資訊化、工業化、城市化“三化”並舉的新階段進軍,以信息化促進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城市化。加快實施“外貿強省,外向帶動”戰略,繼續以增大出口、加快引進外資促進生庫力的發展。全省出口每增長5個百分點,就將帶動國內生產值增長1個百分點。要繼保持外貿出口和利用外資較高的增長速度。實施“走出去”戰略,推進大企業的國經營。同時從政策上推動民營經濟發展,使民營經濟在全省經濟中佔有更大的比例。 另外,本文亦會分析廣東省在經濟取得發展成績的同時,隨之產生的各種問題,內部方面包括仍然只憑藉著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從事加工的工序,生產資源直是在較低的使用率,科技和教育的發展還未得到重視,以及省內工廠不斷排出的廢棄物所造成的環境污染等。致於外部方面,中央現正開展西部開發工程,其對廣東省的優惠將逐步減少;中央明確提出今後要發展西部,這意味著大量的資源會投放到西部,而用於南部廣東的資源亦會減少,廣東在未來的優勢將會降低;中國已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在外商的競爭下對廣東本身的經濟會造成衝擊;因此,廣東有必要加強本身的經濟實力,以應付國內與國外的競爭。

Issue date

2003.

Author

蘇仲文

Faculty

Faculty of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Department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Degree

M.Soc.Sc.

Subject

Kuang Tung Province (China) -- Economic conditions -- 20th century

廣東省 (中國) -- 經濟狀況 -- 20 世紀

Kuang Tung Province (China) -- Economic policy -- 20th century

廣東省 (中國) -- 經濟政策 -- 20 世紀

Supervisor

楊允中

Files In This Item

View the Table of Contents

View the Abstract

Location
1/F Zone C
Library URL
991000148199706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