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Author
張寶明
Title
從“德”“賽”到“平”“社”——對“第三種文明”入住中國的考察
Journal Name
南國學術
Pub. Info
2022年10月30日, 第12卷第4期, 第560-572頁
Link
https://ias.um.edu.mo/wp-content/South%20China%20Quarterly/PDF/2022%E5%B9%B41%E2%80%944%E6%9C%9F/2022%E3%80%8A%E5%8D%97%E5%9C%8B%E5%AD%B8%E8%A1%93%E3%80%8B%E7%AC%AC4%E6%9C%9F.pdf
Keyword
德先生;賽先生;平民主義;社會主義;民氣;第三種文明
Abstract
五四運動時期,在陳獨秀、胡適援引的“德”“賽”兩先生衆生喧嘩的背後,李大釗還有一個屬於自己思考的“第三種文明”。這是一種以人道主義為理論基礎,以俄羅斯文明為導向,同情弱小和下層民眾,帶有平民色彩的理論、文化。當歐戰開始後,在東西方雙重文化危機中,中國先進知識分子選擇的超越東西之爭的第三種路徑,是對中國未來文化走向做出的一種新選擇。“民氣”“公理”“平民主義”“社會主義”等都是與“第三種文明”息息相關的邏輯必然。在五四新文化運動前期乃至之前,“民主”與“科學”都是作為文明之邦的“公理”而大推特推的。在某種意義上,“公理”就是推介西方文明觀的最大理由和依據。然而,當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入國內後,本來就對西方民主有所猶疑的知識分子,就對民主和科學的原產地又多了一層疑慮。當人們膜拜的“公理”世界為“強權”世界的“強盜”邏輯所遮蔽後,“公理”的中軸必將讓位於“民氣”的氣場。“科學”的科學性固然沒有因此被拒絕,但這個曾經的當紅“先生”卻也在悄悄走下神壇。這時的“科學”作為觀念已經每況愈下,在“民氣”頤指下,流為一種徹頭徹尾的工具。尤其是當“科學”既能造福也會造孽之際,這個只剩下工具意義上的中性詞甚至淪為了“主義”的副詞與修飾語。“立人”是“新青年派”知識群體的基本訴求,這與舶來的“德先生”休戚與共,“平”“社”兩先生的到來也是這一訴求的延伸和演繹。以“平等”在先的“機軸”為中介,以“倫理”和“經濟”為切口,平民主義與社會主義入住中國。伴隨著百萬工農齊踴躍的呼聲,“德”“賽”兩先生很快被後起之秀“平”(平民主義)、“社”(社會主義)兩先生所取代。由此,“第三種文明”的架構基本落定,馬克思主義成為指導中國革命的重要理論指南,一個新型的現代國家在20世紀將要屹立於東方。 段落標題: 1. “第三”:在兩者相對中創造“獨立之境” 2. “民氣”:一種為“第三種文明”造勢的元素 3. “第三種文明”:“平民主義”與“社會主義”的聯袂 4. “兩先生”之間:語義轉向的潛在機理(上) 5. “德謨克拉西”:語義轉向的潛在機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