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Author
吳偉明
Title
近代以前日本的漢字、漢文當地語系化策略
Journal Name
南國學術
Pub. Info
2020年1月20日, 第10卷第1期, 第27-36頁
Keyword
漢字;漢文;日文;當地語系化;中日文化交流
Abstract
摘要 : 從文化角度看,漢字對日本語及日本文化影響甚大,日本至今仍是使用漢字最多的非華人地區。在日本信史以前,漢字已隨中國人、朝鮮人傳入,但當時日本人似乎並無認真學習。在文獻上,日本人最早使用漢字的記載是公元240年女王卑瀰呼向中國的魏齊王曹芳"上表答謝恩詔"。公元6世紀,百濟學者及僧侣多次到日本講學,在大和朝廷推廣漢文。到奈良(710-794)、平安(794-1192)時期,朝廷的貴族及公卿使用漢文成風,漢籍、遣唐使、留學僧、歸化人、大學寮及佛教均有助於普及漢文。朝廷官方文書亦用漢文書寫,如聖德太子制定的《冠位十二階》《十七條憲法》及舍人親王等人所撰的《日本書紀》均用漢文。在中世,禪僧及公卿熟讀漢籍,精通漢詩。到了近世,儒學冒起,日本學者基本上都能閱讀漢籍及用漢文書寫。然而,長期以來,日本人這種使用漢字、讀寫漢文形態,很容易被學界解讀為,日本被納入漢語世界,成為漢字文化圈的一員。但是,持此觀點者,衹是看見中日文化交流中的一面而己。人們容易忽略這樣一個事實,即歷代日本人對漢字、漢文的使用,與中國人的使用迴然不同。這種中文的日本化現象,可以從字形、字義、功能、語序、語境等方面反映出來。日本人使用的漢字、漢文,其實己完全被當地語系化了。為此,從奈良、平安到德川(1603-1868)時期,日本人先後採取了將漢字作為日語註音符號、以漢字為基礎創造假名、日式訓讀、用漢字寫日式漢文、自創漢字及成語、改變漢字的字體、漢字新解等七種策略。這些策略,到近世最終完成。至此,日本化的漢字,己成為日本語及日本文化的重要部分;而日本人按日語思維組成並使漢文,也是一種中日混合的文體,與中國的漢語差異甚大。從本質上說,如今日本的漢字,不是從中國輸入的純正文字,而是中日混合的雜種文字。它外表雖像中文,內涵卻多是日本的東西。當然,漢字作為日本人建立日本語過程中的素材,也是中國文化在日本文化史中一直扮演的角色。 段落標題: 1. 前言 2. 漢字傳入日本 3. 漢字表日文音 4. 漢字造假名 5. 漢文訓讀 6. 變體漢文 7. 和製漢語及熟語 8. 異體字 9. 舊詞新解 10.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