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 Author
- 胡偉希
- Title
- 原史
- Journal Name
- 南國學術
- Pub. Info
- 2019年11月20日, 第9卷第4期, 第532-549頁
- Keyword
- 歷史之“真”;歷史敘事;接受史學;壯美;崇高
- Abstract
- 摘要 : 人們對史學文本的要求是,它必須反映歷史的真實。這種歷史之“真”,除了要求作為歷史研究素材的歷史資料真實可靠外,其中首要的一個問題史關於“歷史”的記載是否關於“人”的歷史的追問。即當人們開始研究歷史之前,首先應當明確“人究竟是什麼”這一問題,之後纔有可能來談論或研究“人的歷史”。迄今為止。歷史研究中關於人的預設大都囿於“社會人”的觀念。這種關注社會人的預設,將人的現象性生存視為人類活動的全部內容;其行為與活動,服從自然世界的必然律,以及從自然界之生存法則衍生出來的種種人類社會學法則與原理。其實,從人之作為精神性存在的本質規定出發,歷史研究應當以探索和研究人的精神性存在為依歸;因此,能夠呈現於體現人之精神性存在的歷史事件與活動,纔稱得上是歷史之“真實”。人文學的史學文本,以“歷史敘事”的方式呈現作為人的精神性存在之真實。這種歷史敘事,遵循一系列史學敘事的基本原理與規則,其中包括:歷史的自由原理,歷史的道義原則,普遍人性的追求,抑惡揚善的價值評判,人類社會文明的普遍價值尺度,等等。人文學的歷史之“真”,不僅以史學文本的方式呈現,而且還與閱讀主體對文本的“接受”有關。它要求閱讀者具備“史學”“史才”“史識”“史德”,其中“史德”尤為重要。人文學的歷史學,本質上是一種教化之學。這種教化,固然出自“歷史事實”中包含的“歷史之理”給人帶來的思想啟迪,但其教化功能的實施卻通過審美得以完成。換言之,人文學的史學文本,將人類歷史上爭取自由與社會正義的種種活動及其業績,以“歷史事實”的方式加以呈現。這種歷史事實,以其特有的“硬性”激發起人們“見賢思齊”的審美衝動,以及“除惡務盡”的社會正義感與莊嚴道德感。因此,從審美機制而言,人文學的史學文本叫人追求“壯美”與“崇高”。 段落標題: 1. 論歷史之“真” 2. 歷史敘事如何可能 3. 論“接受史學” 4. 史學作為人文精神教化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