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Author
王曉華
Title
重構生態文化中的“身體學”
Journal Name
南國學術
Pub. Info
2018年7月, 第8卷第3期, 第518-528頁
Keyword
生態文化;有機體;身體學;自然;二元論;返魅
Abstract
摘要 : 從知識考古學角度看,西方文化版圖在1866年後出現了明晰變化。隨着德國生物學家海克爾提出“生態學”概念,久被遮蔽的自然生命開始走到理論劇場的前臺,內蘊其中的“身體”也迎來了復興的機緣:(1)在生態文化誕生的過程中,人類身體被還原到有機體的框架之內,最終回歸廣義的“生活世界”;(2)與此相應,相關文本中的身體敘事總是牽連出自然地返魅,最終造就了生態文化。當“生態學”初創時,有機體的地位已經被凸現出來。在最初的“生態學”定義中,有機體意指自主的物質存在,其生命力存在於細胞的組織結構之中。它們“能夠改變環境的物質結構”“創造新的多樣性”,建構適合自己的棲居地。順着這一思路走下去,有關自然的“生態學模式”便產生了:不是把有機體當作純粹的質料或客體,而是把它們當作“家事”的管理者。由於人類身體也是有機體的一種,因此,生態學的誕生必然牽連出對身體主動性的承認。與此同時,新興的“身體學”反過來推動顛覆,一種新的知識類型誕生了。在身體和自然的共同“返魅”過程中,關鍵性的步驟是消解二元論:“二元論把宇宙分爲兩個完全不同的實體”,既“必然走向人類特殊輪的有神論”,又必然貶抑身體所隸屬的自然界。恰如“身體”被當作心靈的工具、奴僕、圖畫一樣,“自然”也衹能在二元論圖式中展示依附品格,淪落爲暴力性“開發——改造”的對象。於是,本身的身體和自然都處於被遮蔽狀態。從根本上說,衹有當身體敞開其主體性時,“自然”纔可能告別被貶抑的歷史,生態文化纔可能獲得誕生的機緣。可以說,生態文化中蘊含着一個“身體學”,而“身體學”中同樣蘊涵着一個“生態學模式”。如果充分敞開這個綫索,推進生態文化建設的路徑就會清晰可見。 段落標題: 1. “生命之生物學”:身體意識與生態文化的誕生 2. 貶抑身體與低估自然:前生態文化的深層邏輯 3. 對身體/自然之魅的重現與生態文化的出場機制